100%

  △刘蕺山集(明刘宗周)

  夜读《蕺山集》中诸表志。蕺山先生不以文章名,其叙事亦多循俗称,未尝讲求义法,然真气旁薄,字字由衷之言,转非文士所能及。如南京吏部文选司郎中醒涵臧公(名照如,字明远,长兴人。)工科右给事中聚洲王公(名元翰,字伯举,云南宁州人。)封资政大府兵部尚书原任刑部浙江司郎中文源李公(字廷谏,字信卿,吉水人,忠肃公邦彦之父。)诸志,丁长孺先生(名元荐,长兴人,官尚宝司少卿。)礼部尚书孙文介公、江西参政养冲姜公(名士昌,字仲文,丹阳人。)诸表,皆极言朋党门户之害,追源祸始,反覆抑扬,深情如揭。刑部河南司郎中日乾赵公(名会桢,字衷如,慈溪人。)墓志,据事直书,黑白自见,未尝回护赵君,而亦不以异同致疑,尤见公心如称。少师恒岳朱公墓志,详而有要,笔力亦足相副。大中丞张浮峰先生(名元冲,字叔谦,山阴之白鱼潭里人。)福建右布政使马湖来公(名斯行,字道之,萧山人。)两志,皆有裨乡邦文献,此所谓有德者必有言也。

  同治己巳(一八六九)二月二十五日

  读刘忠介集中诸书。忠介之论学颇直截,较诸儒之言心则分情性意志之先后,言理则分气质知行之偏全,殊为一扫葛藤。其下一卷言时事出处,尤为老谋深识,字字名言。吾越之为理学者,阳明尚矣,龙溪亦经济之才,忠介难进易退,不竟其用,其抱负宏深,实足为名世间出,非宋元诸儒及薛胡曹蔡之比,亦非并时梁溪漳浦所能颉顽。庄烈知而不用,天之所以亡明也。其与周绵贞(起元)书云:吾辈出处语默之间,亦多可议。往往从身名起见,不能真心为国家,其所以异于小人者,只此阿堵中操守一事,然且不免有破绽可乘,安得不授以柄?所云吾党之罪,在宋人之上,不为虚也。与丁长孺书云:山林学问,只是平淡布素,不必冥冥,亦不必汲汲。党锢之日,徐孺子亦其人乎?问以国家事,笑而不答,兄复喃喃口不绝世事何也?第二书云:封疆连丧,而朝士犹争经争抚,言是言非,尚无定案,迄于弥月不用一人行一事,束手待毙,国事至此,真可痛也!今日公论,似反出于小人;外患即不来,小人亦当翻局,助内以杀正人君子,而况外忧内难,且汹汹交作于旦夕乎?目下禁中事益可虞,阁部大老中无有见及此者,恐大祸只在目前。吾党劫运,义无可逃。山林廊庙,同是君臣之义,不知吾党他日之不负相许者几人耳!(时为天启壬戌。)观此可知当日东林诸君子蹇裳濡足之习,先生亦心非之,故言之凛然,绝无适莫,而先几之哲,尤非赵邹杨左诸公所及。故先生虽首劾客魏,而其后仅遭削夺,终不及于惨祸,则先生之自处嚼然有以致之也。其答方孩未(震孺)巡关书,力匡其不善处经抚,但以不和二字藉口。有云:今日之局,经处内而抚处外,势不得不以经随抚,协力成功;而抚身逼虎狼之穴,又不得不决言一战,以侥幸于万一。为经略者,眼空一世,所见无人,固其素性。一旦身膺节制三方之寄,其肯一一寄人篱下而惟抚之进止乎哉?此措置之不善也。丈何不明言其事,当一委经臣调度抚臣。抚臣既不受节制,则当以经臣驻节广宁,身决战守之计,而撤回抚臣居山海关,以听调度。倘经臣不愿居广宁,则当听经臣自举一巡抚,更换旧抚,惟其调度,无不如意。由是而功成,则朝廷固不惜通侯之赏,败则不难以尚方膏七尺之颈,而当是任者,虽有卸担卸罪之计,无所用之矣。不然,是所谓既不能令,又不受命,绝物而已。经臣宜何居焉。(时为天启辛酉)其于辽事,洞若观火,而熊襄愍日后之祸,亦已烛照,且益见当日之不善用襄愍,所谓自坏长城。此其识岂叶文忠邹忠介魏忠节等所可同日语哉。其与钱牧斋书,慰其丁丑之被逮,有曰小人之欲借门下以杀君子者久矣,而门下每不知所以自全,一旦祸发而不可解,生死之际,宠辱之交,前人处此,已多榜样,幸门下自爱。与黄石斋少詹书,唁其戊寅之得罪,有曰语云汉文不能用贾谊,谊与有故焉。当此之时,君负臣乎?臣负君乎?以徵近事,千古同慨。仆不意门下学古之道而仅以长沙拟也。其词严义正,皆有泰山岩岩气象。其上温员峤(体仁)相公书,(在丙子七月。)历数其营私弄权,辞直而不绞,胜于庐陵之《上高司谏书》。其与章羽侯(正宸)吏掌垣书(在辛巳八月十三日。)切责其旷官缄口,气婉而益严,过于昌黎之《争臣论》。至罢官时与祁世否(即忠惠公。)祝开美(渊)恽仲升(日初)诸书,国变后与张考甫祁世否熊雨殷(汝霖)诸书,皆非有意为文,而危切深警,精神迸溢,读之令人振悚,此先生所以为有明第一流人,亦道学中之第一流人欤。

  二月二十七日

  △楼山堂集(明吴应箕)

  夜阅吴次尾《楼山堂集》,《粤雅堂丛书》本也。凡文十九卷,赋一卷,诗十七卷,前有周仲驭侯朝宗陈卧子陈名夏诸人序。次尾以气节经济震动一世,集中史论五十九篇,持议偘々,多有特识,如宋之陈同甫一流。时务诸策,亦慷慨如其人。其《国朝纪事本末论》一卷,尤有裨于国故,诗则粗率枯梗,非其所长耳。

  同治乙丑(一八六五)七月二十二日

  △琅集(明张岱)

  夜阅张宗子先生(岱)《琅集》。先生著书颇富,如《史阙鹃舌啼血录》、《西湖梦寻录》诸书,余甚慕之而不得见,所见者《石匮藏书》及《陶庵梦忆》两种耳。

  咸丰丙辰(一八五六)十一月二十三日

  钞本张陶庵(岱)《琅文集》两册,前有王白岳(雨谦)祁雪瓢(豸佳)两序。陶全集向藏李柯溪小李山房,后归一贾人子孙姓。此集皆序记小文,诙谐鄙俚,为明季山林中下品恶派。惟所载《越山五佚记》,虽文甚俗劣,而小有裨于志乘。五佚者:一曹山,二吼山,三怪山,四黄琢山,五蛾眉山也。又有《快园记》,言园为御史大夫五云韩公别业,有翦韭亭,载郡志,后归韩氏婿诸公旦,改名快园,明末以归陶。观记中所称,盖即锦鳞桥之韩衙池也。又《兴复大能仁寺记》,言嘉靖丙辰胡总制豪为吕相国花园,寺及佛像,一日尽毁,住僧无漏愤而自经死。吕氏后造无量庵于城西墙下,以奉寺之伽蓝,又素吕文安葵阳姜山三先生像于寺,最后祁德公以三千金复之。胡总制即胡宗宪,吕相国花园,即樛木园也。此二事亦可采附郡志。

  光绪丁丑(一八七七)四月十八日

  △初学集(钱谦益)

  阅《初学集》中《太祖实录辨证》两卷,奇作也。于李善长狱事尤详,备载洪武二十三年善长及家属等供招,及太祖昭示奸党录手诏等,谓善长以与胡惟庸姻亲瞻顾,首鼠两端,文吏奸深,负恩怀诈,故底于罪,而供招之不足信,狱辞之傅会可疑,皆列著之。又谓善长实下狱受诛,国史谓太祖召见抚慰归家自经者,非。其子驸马都尉祺已前一年卒,幸不及祸,史谓谪居江浦,于二十六年卒者,误。其辨李文忠之卒,据王州《史乘考误》引李景隆袭爵诰文,证文忠之非令终;其辨常升之袭封,据《逆臣录》言升为蓝玉之甥,与玉通谋,玉诛后又于三山聚兵谋逆,是升于洪武二十六年伏法无疑,诸家纪载谓升于靖难兵至时,与魏国公分道力战者,失实;皆深裨于史事。至于龙凤丙申七月记张士德之擒,载临海陈敬初(基)诗云:一望虞山一怅然,楚公曾此将楼船;间关百战捐躯地,慷慨孤忠寇年。楚公即士德元所赠者,寇指明太祖也。时蒙叟为明臣,而于陈诗语略无避忌,盖明代文字之网最宽,如陈之《夷白集》等听其流布,无所禁耳。

  光绪丁亥(一八八七)三月十三日

  △四照堂集(清王猷定)

  阅王于一《四照堂集》。文学《史记》,少嫌霸气,然情韵绝好。诗学七子,甚粗佁。

  咸丰丙辰(一八五六)九月初五日

  △寒支初集(清李世熊)

  阅李世熊《寒支初集》八卷,先诗后杂文,前有释本序、彭士望序、叶颖序,道光间宁化知县余姚陈垲以活字版印行者也。寒支以一诸生,固守其志,不应徵命。自言受学于黄漳浦最晚,而终身服膺,观其与漳浦辞荐书,及止其出师书,识议偘偘,不啻诤友,故漳浦复书,亦末敢以门人视之。其诗文皆幽折奇奥,与并时彭躬庵傅青主相似。盖沧海横流,商声孤唱,郁伊善变,其势然也。其文如《闽社采风录序》、《赠林君若序》、纺《授堂(曾弗人堂名)集序》、《畸人传序》、《妖祥志序》、《艺文志序》、《反恨赋》、《明光禄寺署丞李公墓志铭》、《邓秀才显卿墓志铭》、《雷孝廉墓表》、《答叶慧生书》,皆思溢物表,仿诡万状,读之令人心怖,虽非正宗,固天地间不可朽之文也。它若《黄槐开传》、《罗宣明传》、《傅相公传(冠)略》、《画网巾先生传》、《乞免廷试疏》、(上隆武帝。)《明淅川知县愚山揭公(春高)墓志铭》、《它化县知县徐公(日隆)墓志铭》、《贵州镇远府知府李公(世辅、即元仲之从兄。)》、《墓志铭》、《云南永昌府通判刘公》(廷标)墓表》、《监纪推官吴公(世安)墓表》,俱可以考见桑海间事,而文亦伉壮可传。其余佳篇尚夥,惟有拟闽督院与海上一书,则似可不作耳。旅馆凄辰,寒雨如晦,百忧坌集,无可晤言,幸得读此异书,差堪自遣。而惊喜悲惋,交迭相乘,正如浊酒楚骚,祗益凄结,惜不得并其二集读之。

  同治丁卯(一八六七)五月二十七日

  借得李元仲《寒支初集》元刻本及其二集,杭人汪士栗家故物也。初集较新本仅多《狗马史记序》上中下三篇,然有目而去其文。狗马史记不知所谓,或以喻明季误国降贼诸臣,触讳故去之耳。(寒支以丙戌祝发僧般名曰寒知,见岁纪。后改寒支,盖取东坡词栋取寒支不肯栖意也。见释本所作集序。)

  二集凡六卷,前有《寒支岁纪》。寒支生于万历三十年壬寅,卒于康熙二十五年丙寅,年八十五岁。据其子权跋,言《岁纪》自丙戌以前,寒支所自书;丙戌以后;权所续录。中载试文之甲乙,交游之广远,想见明季士不务学,标榜声气,以社稿为钓弋,以奔走为耕畲,虽贤如寒支,亦不免也。集凡诗一卷,文五卷,其晚年所作,多平易,无警拔者矣。所载张煌言郭之奇杨畏知诸传,亦颇疏舛。郭传言其任福建提学副使时,郑成功方应岁试,求食饩不得,仅置二等。又言巡抚张肯堂欲庇其私人莫远,遂诬劾郭。巡按陆清源不平,亦疏纠张。此则他书所未见。鲵渊贤者,何至于是?寒支盖感郭试擢第一之恩,故甚其言耳。(案顾亭林圣安本纪,载甲申九月升福建提学副使郭之奇为詹事府詹事,谓之奇由庶吉士改礼部郎出为副使。自来庶常既散馆,无再入翰詹者;亦无有以监司为翰詹者,之奇以副使四品人为詹事三品,尤事所未有,此著其乱制也。又案李映碧南渡录,言之奇以庶吉士散馆为礼部,转提学,至是因按臣陆清源荐,忽批转詹事,阁臣王铎所拟也。乙酉二月丁卯,停福建巡抚张肯堂俸,命剿贼自赎。巡按陆清源候考核调。新升正詹郭之奇外任用,明旨责其玩地方,专构小隙也。之奇忽内忽外,有同儿戏。观此可知其事本无分曲直者矣。)

  六月初一日

  △祁忠惠公遗集(清祁彪佳)

  夜阅《祁忠惠公集》中《越郡园名记》,以壶觞村为山阴山水最佳处,余以为不及湖塘也。

  咸丰甲寅(一八五四)四月二十一日

  △梅村集(清吴伟业)

  阅吴梅村文集。梅村文不及诗远甚,前人皆言之不必论,余独喟其中如《王永吉张鼎延碑》、《梁西墓表》,每叙及易代之际,格格阻碍,若因人笑褚公而并自贡其忸怩之状,其亦合六州铁不能铸此错者耶?梅村出处之际,固属可原,比之钱蒙叟,殆不可同年而语。其出也,以蒙复社党魁之名,杭人陆銮劾其有异志,故不得不应召。虽然,国破家亡,而尚欲护持社局,致匪人得以东林遗孽之,遂以一生为天下笑,宜哉!

  咸丰丙辰(二八五六)二一月十九日

  旧有吴枚笺注《梅村集》,此予十七岁购书第一部也。前携入都,复以赠允臣,今复取阅之。忽忽三十年,阙帻之交,已无一有,惟与此书相对矣。梅邮长歌,古今独绝,制兼赋体,法合史裁,诚风雅之适传,非声韵之变调。而世人不学,皮傅唐人,辄藉口杜韩,哆言正变。岂知铺陈终始,正杜陵之擅场;蚍蜉毁伤,入昌黎之雅谑。嗟兹聋瞽,难语精微,世有知言,必契斯恬。至其诸体,末可概论,五古间有佳篇,七绝亦饶隽致,五律七律,沿袭云间,要皆具体古贤,不足专门自立。枚庵之注,亦未为精。

  同治辛未(一八七一)九月二十六日

  点阅《梅村集》。其言矾清湖之胜;令人神往。吾越之芝塘湖,风景相似,而地多山,尤为秀绝,矾清所不及也。贫瘁奔走,一椽之卜,终不遂怀,平生游屐,亦多未至,眷言鸥鹭,深负林泉。

  九月二十七日

  阅吴梅邮七绝《读史有感》八首,盖亦为孝陵董贵妃作也。其第一首云:弹罢熏弦便薤歌,南巡翻似为湘娥,当时早命云中骑,谁哭苍梧泪点多?第二首云:重璧台前八骏蹄,歌残黄竹日轮西。君王纵有长生术,忍向瑶池不并栖。第八首云:铜雀空施六尺床,玉鱼银海自茫茫。不如先拂西陵枕,扶下君王到便房。其情事皆甚显。又《古意》六首,其第一首云:争传婺女嫁天孙,才过银河拭泪痕。但得大家千万岁,此生那得恨长门。第二首云:豆蔻梢头二月红,十三初入万年宫。可怜同望西陵哭,不在分香卖履中。第四首云:玉颜憔悴几经秋,薄命无言只泪流。手把定情金合子,九原相见尚低头。第五首云:银海居然妒女津,南山仍锢慎夫人。君王自有他生约,此去惟应礼玉真。则皆不知何指矣。或云为摄政王娶肃武亲王妃而作,然诗恬不似言朱邸也。疑章皇崩后,嫔御有出嫁之事,年代已远,国史又讳之,莫得而详。后来世俗悠谬之谈,遂从此出,君子所不道焉。

  光绪甲申(一八八四)十月二十日

  △南雷文定 南雷文约(清黄宗羲)

  阅《南雷文定》卷二《余姚至省下路程沿革记》,云周益公《思陵录》钱清江者,东自三江口来,西过诸暨,约三百余里,阔十余丈,运河半贯其中,高于江水丈余,故南北皆筑堰,上水别设浮桥,渡行旅。大舟例剥载,小舟则拖堰而过,梓宫船欲渡,待其潮水平漫,开闸,水势奔注,久之稍定,两岸以索牵制,始放御舟。将达南闸,大升继之,御舟受触,幸而篙工能事,得入闸口。车舟不能入,横截南岸,册宝又往,江流湍息,舟人力不能加,直冲其腰。既而灵主亦来,复冲册宝,势尤可畏。运使赵不流顿足垂涕,几欲赴水,当日之险如此。今自麻溪作堰,钱清上流之水,引入钱唐。三江口作闸,潮水亦不入钱清,而钱清与运河相浑,有江之名,无江之实矣。案钱清江东晋以前为浦阳江,早昭等所称三江之一,实渐江之别流。今清流演迤,夹列,并不知有江名。而舟子由此地者,多折而南入西小江以取萧山,盖计水驿较近十里。其地山水迥复,村港纷歧,易于藏匿,乃屡有盗贼之警。观梨洲之言,彭戴二太守之功,其可忘乎?

  同治癸酉(一八七三)正月二十一日

  借得《南雷文约》,尚是旧版,已多漫灭处。余每劝乡人有力者合《文约文定》刻之而无听者,越俗不好古,亦其一也。此书自丙辰阅一过。今二十六年矣。梨洲文鲜持择,才情烂漫,时有近小说家者。望溪谓吴越间遗老尤放恣,盖指是也。然本原深厚,随在倾吐,皆至情至理之言,读之餍心,昔人所谓杜诗韩集愁来读,似倩麻姑痒处搔也。

  光绪辛巳(一八八一)三月廿七日

  △钝吟杂录(清冯班)

  阅《钝吟杂录》。定远学问不足言,而颇有见地。其卷一卷二《家戒》,卷八《遗言》,卷十《将死之鸣》,所言多合事理。卷三《正俗》皆论诗,卷四《读古浅说》,兼论诗文,尤其学力有得之言。卷五《严氏纠》,专驳《沧浪诗话》之误,虽取诣不同,各有是非,而辨正时代体制,自为较确。卷六日记,卷七《诫子帖》,多论碑帖及学书之法,亦有微悟。其议论最佳者,如云古人文章自有阡陌,铭诛之文,不当入诗,冯惟讷《诗纪》载入古铭谏箴诫祝赞繇辞者失之。陆法言定韵之夕,如薛道衡北人也,颜之推南人也,当时已参合南北而定之,故韵非南音也,今人但知沈休文是吴兴人耳。夫子曰信而好古,宋人读书,未闻好古,只是一肚皮不信。读书不可先读宋人文字。嘻笑怒骂,自是苏文病处,君子之文必庄重。苏公自有大文字,宋儒议论是非不平,便是心不正处。太史公云,诸家言黄帝多不雅驯,缙绅先生难言之,其不好奇明矣。扬子云讥之,不知何见?子云作《蜀本纪》,其书虽不传,然所言上古蚕丛以来奇事,颇有存于他书者,皆非六艺所述,恐太史公不必信也。《新唐书》列传论赞,大有不可及处,宋公未可轻议也。欧阳公文甚高,然用心不平,不便作史论。《尔雅》乃《诗书》之义训,不读此不能读《诗书》。读书而言古人之不善,不如称其善之有益于人;读书须从上读下,先看后人书,于古人好处便不相入。宋人论文有照应波澜起伏等语,若著一字于胸中,便不能看《史记》。真西山《文章正宗》谢叠山《文章轨范》,唐人论文,绝无此等议论。文章无定例,只在合宜。王荆公论仲尼不应作世家,只是不知变例。凡此诸条,皆非深造者不能道。卷中所附何义门评语,亦多精当。至若痛诋苟子,则定远之学,固未足以知之。又谓庾子山诗,太白得其清新,老杜得其纵横,齐梁诗学问源流,气力精神,有远遇唐人处。则其好尚之偏,不足为据。又谓韩吏部变今文为古文,欧阳公变古文为今文,欧文不如唐人四六尚有古意。以及诋明诗为更下于宋;诋杨用修好妄而健忘,其书几于一字不可信;诋王李为实是妄庸;诋谭元春锺惺为不通文理,不识一字;皆未免过当。欧文何可易言,明诗实胜于宋。升庵固好伪撰,其学识才情,究为有明第一人。王弁州大非李比,其才雄学富,远过震川,妄庸之讥,且为定论?友夏伯敬,亦有清才,学虽近俚,不无机悟可取也。

  定远又云:余于前人未尝敢轻诋。老人年长数十岁,便须致敬,况已往之古人?然有五人不可容。李秃谓卓吾之谈道,此诛绝之罪,孔子而在,必加两观之诛。程大昌之《演繁露》,妄议纷纷。义门评曰,泰之不惟妄议,其健忘而谬误处亦多。杨用修之谈古,欺天下后世为无一人。谭元春锺惺之论诗,俚而猥,乃狭邪小人之俗者。予谓以用修与此四人伍,究属不伦。予生最不敢轻议人,然于古今亦有深恶者十余人;魏王肃,唐啖助,宋郑樵王柏陈亮,明程敏政,国朝陆陇其沈德潜程晋芳程廷祚朱仕翁方纲,近时方东树,皆愚而自用,谬种遗患。若李蛰唐寅祝允明孙矿金人瑞袁枚赵翼张问陶之流,诞妄不经,世上小儿稍有识者,皆知笑之,不足责矣。至宋元明三朝中,若道学诸儒之语录,蒙存浅达之经解,学究考据之说部,江湖游士之诗文集,纲目家法之史论,村塾门户之论文,(如真西山文章正宗、谢叠山文章轨范及明茅坤陈仁锡之类。)皆足以陷溺性真,锢塞才智。学者于南宋以后书,自当分别观之。其中经说丛说文集必不可不读者,不过四五十种,余则尽从屏绝,不但可省日力,亦免流弊无穷。(南宋经学,自卫正叔礼记集说、吕束莱读诗记、严华谷诗辑、李如圭仪礼集释外,说部自王伯厚困学记闻、洪文敏容斋随笔、王勉夫野客丛书外、尚皆有二一可取。明则直无可称。必不得已,其郝京山之经学、杨升庵之杂学乎?文集则明胜于宋,元胜于明。)

  同治戊辰(一八六八)十一月廿三日

  △壮悔堂集(清侯方域)

  阅侯朝宗《壮悔堂集》。朝宗文,气爽而笔灵,颇有飞动之观,惜根柢太浅,不学无术,多近小说家语耳。余自十八九岁时,见其文,甚喜之。嗣于壬子冬得其全集读之,大惊,以为隽爽劲利,几于无篇不佳。今日重阅,深叹其徒有机势之胜,全无酝酿之功,其佳处往往直到龙门,离合变化,俱有神会;而用事之陋,措词之浅,乃多近伧父面目。足见古人作文,须读书养气,行文不必徵典,自有经籍之光。以朝宗之天分,而能加以学力,杜牧皇甫不难到也。国朝古文推方望溪魏叔子为最,彭躬庵姜湛园邵青门毛西河次之,此皆卓卓成家者也。魏根柢笔力俱胜,而气稍霸。彭笔力相等,而稍稍秩于法度。方最醇正有风度,顾未免平淡太甚。姜邵皆讲求蕴蓄,极自爱好,颅所就不大。毛文名不及诸家,而所作俱兀傲俊悍,法度井然,不在姜邵之下,其殆以博学掩者也。与朝宗辈流者,若王于一储同人李穆堂,亦间有佳篇。王太近小说;储多有时文气;李多泛然酬应之作,佳者矣。汪钝翁自命正宗,文亦稍有风神,顾迂冗芜拙,不知剪裁。汤潜庵儒者之文,喜尚无语录气,叙事固非所长。自王以下,皆不能成家者尔。

  咸丰庚申(一八六○)二月初一日

  昨夜阅朝宗文,论之如右。私念向与叔子兄弟俱极赏之,以为国朝一名家。今睹其若《吴伯裔伯元传》、《张渭徐作霖传》、《宁南侯传》、《与田仰书》一二佳作外,殊觉底蕴尽露,大异昔日所见。昨自书肆携其集两册归,以一借叔子,不知叔子观之,当作何语。今晚叔子亦甚诋其浅陋,不足为古文家,向日称之太过。乃相对大笑,窃各自喜近年读书进境如是也。

  咸丰庚申(一八六○)二月初二日

  △砥斋集(清王宏)

  王山史《砥斋集》世不多见,仅见于朝邑李时斋《关中文钞》,其文颇有佳者,如《刘文靖公从祀录》、《合阳世系谱后》、《艾千子罪王贪州论》、《侯朝宗责》、《于忠肃论》、《水火论》、《山来阁记》诸作,议论笔力,皆足胜人。其《甲申之变论》,词意激烈。末一段云:《顺治初山阴王思任寄书龙门解允樾,其词悖慢,追咎神宗追咎熹宗不已也,终之曰继之以崇祯勋(俗作克,经典只作克。)剥自雄。呜呼,生勤宵旰,死殉社稷,此普天哀痛之时也。思任亦人臣,何其忍于刻责而肆为无礼之言以至此哉!思任有女曰端淑,能诗文,刻《映然子集》行世中。有言思任之死嫌其数十日之生之多者,盖谓其死非殉难,不能择于泰山鸿毛之辨也。呜呼,臣而非君,女而非父,一何其报之之符也》。案季重卒于丙戌,在鲁王航海之后。所云顺治初者,盖当甲申乙酉间时,秦中已奉正朔也。季重之死,国论已定,惟乡评尚在疑信间,观此则知其女已有违言,无待清议矣。惜《映然子集》今亦不得见耳。

  同治己巳(一八六九)七月二十二日

《越缦堂读书记》 7 [清]李慈铭

  △二十七松堂文集(清廖燕)

  夜半不睡,阅廖柴舟《二十七松堂文集》。柴舟名燕,国初曲江布衣。集凡十六卷,其文颇疏隽,欲以幽冷取胜,自负甚高。前题宁都魏和公开,文后多系评语,盖山野声气之士,而议论偏谲,读书无本,不脱明季江湖之习。其为《金圣叹传》,极口推服,称为先生,(言圣叹本名采,字若采,鼎革后,更名人瑞,字圣叹。)则宗尚可知矣。中有《上吴制府乞移李研斋柩归》、《金陵书》。言李官至兵部尚书,国变后隐居金陵,复避乱至韶州仁化县,卒于万山中。据全谢山氏《鲒亭外集》、《达州李侍郎长》、《祥事状》言卒于毗陵,然柴舟亲与其子交,吴制府即吾乡留邮尚书,时以粤督行部至端州。李公子言吴公与其父有文章交谊,因谋还柩金陵,柴舟为之上书,自当得其实也。又有《南阳伯李公传》,言元允字源白,淅川县人,世居县西鹑鸪谷。本姓孙氏,少孤遭乱。崇祯中李成栋驻防淅川,往依之。及从成栋入粤反正,因以为子。后至钦州,为靖南王所执,百计诱降,不少屈。一日诸将校射,笑谓曰:汝曹何不以我为的丛射之,令汝曹快心,我亦得见汝曹高下。闻琼州瓦解,痛哭三日夜不绝,与弟源赤同日遇害。临刑,语持刃者令面西,曰我君在西也。二妾亦相率赴海死。所叙较诸稗史为详。源赤盖李建捷之字,建捷真定人,亦成栋养子,后封安肃伯者。又有《祭澹归和尚文》,首题庚申十一月二十八日。澹归即金道隐(释名性因,澹归其字。)是道隐卒于康熙十九年冬也。皆足以资考证。其两上吴制府书及谢吴侍郎书,皆指留邮尚书,以献所为文极被嘉奖。又附刻吴公与韶州守令两书,誉之甚至。尚书以戎幕起家,而礼下文士,谦若不及,其风流可想。是集为日本监察妻木氏所刻,前有江门盐谷世序,末题文久二年壬戌,妻木盐谷皆姓也。世宏下有字毅侯一印,知束国名字相配拟于中华矣。此为去年何学士如璋使彼得之,归以赠铁香,铁香以粤中久无板,谋更刻之,属余为之序,故志其略于此。

  光绪壬午(一八八二)十月十五日

  △施愚山集(清施闰章)

  阅《施愚山集》。愚山古文学永叔子固,而词气太弱,仅得子固之迂缓,然自冲和肖其为人。内有《张长史墓志》,言山阴张氏为衣冠甲族,长史之祖为明显官,乃吾乡白鱼潭张氏也。今则子姓寥落,皆编农籍矣。

  同治壬戌(一八六二)十二月初一日

  △西河合集(清毛奇龄)

  阅《西河合集》中书牍、笺、引、题跋、书后、碑记及《萧山三先生传》、《越中先贤传》。西河纵横浩博,才气无双,而往往失于持择;其援引既广,又不检覆,故多不免舛误,于掌故尤疏。集为其门人及诸子所编,校勘不精,字句多谬,又多收酬应贡谀之作,盖西河本多世俗之见,而及门诸子复不知别择也。诸类中以尺牍、杂笺两卷为最佳,寥寥短章,意态百出,多有魏晋人隽永之致;且异闻瓶解,溢出不穷,实较胜于苏黄,而亦时有江湖小说气。碑记如《息县雷迹碑记》、《旌表徐节妇贞节里碑记》、《范督师志完祠记》、《观音阁种柳记》、《郡太守平贼碑记》、《严禁开燔郡南山碑记》,亦皆不愧名作。

  光绪甲申(一八八四)十一月初七日

  阅《西河合集》。西河文笔警秀,而时堕小说家言,其碑志、记事之文,往往景饰,不足尽信。晚年家居,舆会稽姜氏交挚,为其先世作碑志,如言礼部郎中姜镜之首请神宗建储,以及子羔之清节,一洪之忠义,希辙之政事,皆未可荆ㄝ。然其为《逢元传》,言天启时逢元兄弟自言非党人,故撰《三朝要典》时,得为纂修。其论云:汉季皇甫规自言为党人。今乃自言非党人,可以观世变。则自为直笔矣。

  光绪乙酉(一八八五)八月二十二日

  阅《西河合集》。其考古虽多疏,而隽辩不穷,才气横出,实能发人神智。至其津津自喜,刺刺骂人,多堕入小说家言,亦实令人生厌。

  十二月初六日

  △湛园集(清姜宸英)

  阅姜湛园文,湛园文章简洁纾余,多粹然有得之语,此集皆其未第时所作,穷老不遇,他人皆为槛擎,而湛园和平自处,绝不为怒骂嘻笑之辞,其加于人固数等矣。七十通籍,一与文衡,非罪牵连,身填牢户,文人之不幸,盖未有如湛园者!每读其集,辄为之悲惋不置也。湛园学养深醇,故集中论古,皆具特识。其《楚子玉论》、《苟氏八龙论》等作,尤有裨于世教。《萧望之论》,亦为杰作。往时德夫读《汉书》,深不满于长倩,屡与予议论,皆与湛园暗合,恨尔时偶不记此,未及举以相证。湛园谓望之量狭而妒前,附魏相则劾赵广汉;恶韩延寿为左冯翊声名出己上,则劾韩延寿;以霍光轻己,则谋霍氏;以丙吉居己右,则短丙吉;又诅冯奉世,排张敞,尤极与予意同。又《黄老论》、《书史记儒林传》、《读孔子世家》诸篇,皆正议卓然,足以推明史意。其《书史记街霍传后》云,论者多左霍而右卫,熟观太史公传,所谓两人点穴处,则左街也,其于霍多微辞。传叙街战功,摹写惟恐不尽,至骠骑战功三次,皆于天子诏辞见之,此良史言外褒贬法也,其言诚当。然左右字似误用。自来书传,皆以右为助,左为奇,此当云论者皆右霍而左街,下当云则右卫也,方合文法。予尤爱其《贺归娶诗》序云,或谓予曰:古者婚礼不贺,故娶妇之家,三日不举乐,思嗣亲也。今者贺之,礼欤?曰:奚为而非礼耶?礼不云乎,贺娶妻者云,某子使某,闻子有客,使某羞。盖娶妇之家,不可以是为乐,而姻戚之情,则自有不可废者。然不曰娶妻而曰有客,若谓佐其乡党僚友供具之费而已,是其所以谓不贺也。曰:予闻之郑氏,进于客者,其礼盖壶酒束脯若犬而已,不闻其以诗也,以诗贺亦礼欤?曰:奚为而非礼?诗间关车之牵兮,说者曰,宣王中兴,士得亲迎,其友贺之而作,非今诗之祖与?文王新得后妃而关雎以咏,亦此物也。可谓说经解颐,不愧读书人吐属。车牵之义,出于宋儒,与传笺不合,故更以《关雎》义佐之。

  同治甲子(一八六四)十二月十九日

  △黔书(清田雯)

  阅田雯蒙斋《黔书》,凡二卷,八十七则,乃其抚黔时所作。前有徐嘉炎华隐序。此书王阮亭极称之,谓其篇不一格,有似《尔雅》、《考工记》、《公谷》、《檀弓》、《越绝书》者,读之如观偃师化人之戏,推许可谓至矣。然文章虽尚雅饬,而时不免俗气,盖犹染明季余习;间为骈文,亦近平弱。《牡丹》、《紫薇》诸篇,尤散冗。下卷既有《人物》、《名宦》,而复有《许长史》等篇,皆于黔无所关系,殊病繁碎。人通马语马通人语等,几近小说,即阮亭所举苗蛮种类水西马乌蒙马朱砂雄黄药酱邛竹凯里铅等篇,虽叙次简洁,亦未见有警绝者。惟所记风俗及治黔治苗之方,深悉利弊,极有裨于时政。《其土官篇》,深致美于高拱不从抚臣剿安国亨之请,《平乱篇》以李化龙讨播蛮而克平,王三善之讨水西而致乱,备举其方略得失,两两相形,俱为至论。《甲秀楼篇》论及经学理学之分,谓言敬言诚言礼言格物致知,莫不本于经学,苟于赢氏灰烬之余,非得汉儒诸人,经各有注,传各有释,火尽薪传,以闻于后世,彼宋儒欲直接洙泗之渊源,诅可得乎。云云,时当国初宋学极盛之时,而能为此言,尤为卓识独出。白云山篇,深疑建文行逐之事;《詹广文篇》,极言王骥征黔之罪,皆有裨史乘。《方言》《蛊毒》、《瘴疠》诸篇,尤入黔者所不可不读。他所纪山水之胜,多警秀有六朝语,则侍郎本长于诗文故也。书向与其《长河志籍考》,同附其《古怪堂集》。此本乃嘉庆时贵州布政使太湖李氏重刻者,颇多乌焉之伪。雯字纶霞,号蒙斋,山东德州人。

  同治癸亥(一八六三)十二月初二日

  △思复堂集(清邵廷菜)

  夜阅邵含鲁先生《思复堂集》,所载明末文献极多。《章格庵传》,言行逐后数年,忽一日有僧迳入其家,登中堂之楼。公长子妇闻之,曰此必我舅侍郎也。肃笄出谒,则已去矣。此事诸家传志中皆所无也。

  咸丰丙辰(一八五六)三月初三日

  阅《思复堂集》。全谢山讥念鲁为学究,颇抉摘是集之谬误。念鲁腹笥俭隘,其学问诚不足望谢山津涯,而文章峻急,则非谢山所及。同治乙丑(一八六五)十一月十八日

  念鲁私淑梨洲,自任传姚江之学,尤勤勤于残明文献,[B13F]拾表章,不遗余力,虽终身授徒乡塾,闻见有限,读书不多,其所记载,不能无误,要其服膺先贤,专心壹志,行步绳尺,文如其人,前辈典型,俨然可想。鲒以固陋二字,概其一生,其亦过矣。至以王遂东为不食而死,陈玄倩为山阴产,鲒皆纠其谬。然礼部死节,越人相传,孤竹名庵,采薇署号,揆其素志,盖已不诬。或江上之溃,适遘寝疾,固非绝粒,不失全归。死际其时,无待引决;首邱既正,夫亦何嫌?自不得以生日称觞,暧昧之事,妄疑降辱。太仆里籍,向无定著,《明史》以为会稽,《齿绿》以为仁和(据崇祯丙子同年录)。而祖居山阴,亦载于录。正命小赭,始终是乡,迹其生平居杭可考者,惟舆陆鲲庭相讦一事,是则鲒杭有后人之说,沧桑迁徙,亦未足凭。举此二端,正不得谓纪事之疏也。第八卷有史论十数篇,皆言明事,中有予六世祖殿纂公评语,盖亦相交契者。

  十一月二十日

  △解舂集(清冯景)

  夜拥衾阅《解舂集》。山公文疏隽可喜,而时不免小说家言。其力攻伪《古文尚书》,与并时阎氏相唱和,乃其生平最所致意之学。文集中第八卷第九卷,皆驳古文,论疏证,与百诗相往复之书,而总题曰《淮南子洪保》,以与百诗订交在淮南,而洪保者大安也,盖犹晚明人著书之余习。他所考证,亦多稿核可传。

  同治癸亥(一八六三)十一月十九日

  △方望溪集(清方苞)

  夜阅《方望溪集文集》。予不阅此者,近十年矣。其文终有本领,而义法未纯,由读书未多,情至处弥为佳尔。同治丁卯(一八六七)十一月十六日

  阅《望溪文集》。其叙天伦悲苦处,枨触生平,时为泫然废卷。痛莫切于伤心鲜民之谓矣。十一月十七日

  阅《望溪文集》。望溪粹然儒者,其文多关世教,又语必有本,事能见道,自责之言,尤近圣贤克己之恬,宋儒以后,诚不多见。惟务以至高之行,绳切常人,其家训及示道希兄弟诸书,谓春秋二祭及考妣忌日皆三日斋,生日及祖考妣忌日皆二日斋,祖考妣生日及高曾祖妣伯叔兄弟忌日皆一日斋,期丧虽伯叔兄弟皆终丧不御于内,缌麻丧虽舅甥亦终月不御于内,大功以上同财共居,小功以下同财异居,妇人归宁,非远道不得信宿,父母殁不得归宁,其亲伯叔父同父兄弟兄弟之子来视者相见于堂,食饮于外,嫂叔惟吉凶大节以礼见,此皆今日所必不能行者。古人于祭,散斋七日,致斋三日,皆止时祭耳。忌日惟父母有终身之丧,亦止一日不乐不饮酒食肉而已,期丧惟祖父母及妻终丧不御于内,余皆止三月。大功同财异居,小功异财,望溪谓圣人制法以民,非贤者所宜自处,是以礼为未尽,而责其后世天下之人皆务加崇于古哲,而不肯侥就礼文,恐无此理也。凡教人者,必使中材可及,家训尤宜浅近简易,俾子孙可守,望溪所言,亦大而近迂矣。又古有世封世禄,故有宗法,后世无之,故无所谓宗子。惟嫡庶之分,长幼之别,则无论贵贱,万世不易,此即宗法所寓也。望溪拘守礼文,末明礼意,谓必立宗子,祭必于宗子之家。不知古之宗子,禄足以收族,爵足以驭贵,故皆宗而尊之。今之宗子,何所取也。自唐及今,定制士大夫皆祭及高祖,其或立祠堂,通祭始祖以下者,皆民间私为之,朝廷特不禁不问耳。望溪乃定其先世曰某始迁,某死节,某有重德,某始为大夫,当百世不祧,余亲尽则祧。不思百世不祧,是天子诸侯之制,私家何可拟也。望溪立朝,议论亦多如此,泥古而不切,强人以难行,当时皆厌苦之。虽曰尧舜君民之心,不知尧舜之世,民亦未必皆法尧舜,所谓比屋可封者,不过嬉游化日,安分自守而已。儒者陈义过高,适足坏事,此温公所以不满于伊川也。然其大体严正,足以箴砭人心,使我辈不肖者读之,凛然如对师保父母,其益非浅。

  光绪丁丑(一八七七)正月二十三日

  阅望溪集。其读经读子史诸文,多不可训;时文序寿序亦嫌太多。若其书后之文,语无苟作,墓铭志传,亦多谨严,叙述交游,尤为真挚。与人诸书,无不婉切有味,此实可传者也。余二十年前读之,多为浮气所中,又过信钱竹汀汪容甫诸公之言,颇轻视之,故自后从不寓目,此以知读书贵晚年也。

  正月二十七日

  阅方望溪文。望溪能知《周礼》经体之精,《仪礼》品节之妙,及荀子之醇处,其识自在并世诸家之上。惟任其私肛,谓《周礼》有刘歆窜入处,因推及于《仪礼》丧服之尊同不降,《礼记》之《文王世子》、《明堂位》及《杂记》之大夫为其父母兄弟之未为大夫者之丧服如士服一条,士之子为大夫则其父母弗能主使其子主之一条,《尚书》之《康诰序君序》召公不说语。《毛诗》之序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之《传》,《史记》之《周本纪》、《鲁世家》、《燕世家》,苟子之《儒效篇》,谓皆歆所窜入,以媚王莽,而傅会莽事,信口周内,绝无依据,不知子骏何仇,而于千余年忽遭此罗织。其言之龈龈甚无理,而悍然不疑,往往读之失笑。又拾朱子之唾而痛诋《诗小序》,尤为无识。故尝谓《望溪集》中读经二十七首,当删去太半,则于望溪之学,不为无益,所以深爱望溪也。然如《读大诰》、《读王风》、《读周官》、《读仪礼》、《读经解》五首,简括宏深,必传之文,非望溪不能作也。

  光绪丁丑(一八七七)十二月二十四日

  △孟邻堂文钞(清杨椿)

  阅武进杨农先学士椿《孟邻堂文钞》。学士为明崇祯癸未状元冰如修撰廷监之孙,芝田谕德大鹤之子,四世清华,一家先后入翰林者七人,集为其曾孙鲁生所刻。前有朱石君太傅赵味辛郡丞两序,凡十六卷。学士颇以古文史学名,其文平正而乏剪裁,论明史事,殊有深识。卷五至卷十序说,考辨书论,皆言经义,如《说卦考》、《伏书孔书篇数考》、《盘庚考》、《武成考》、《伏书非口授辨》、《汉儒不见古文》、《尚书辨》、《郑声淫说》等作,皆有卓见。其时汉学诸儒未出,即百诗阎氏之书,亦似未见,而所说多与合惠江王诸家闇合。其论九族,虽异先儒,亦为近理。其论服制丧主诸书,皆有可取。惟以《孝经》为汉晋诸儒所缀辑,条驳其谬;以《周礼》为文种吴起李悝申不害之徒所增窜,有与齐次风书十二首,皆各举一事推论其非;以《仪礼》为鲁臣臧文仲季文子等所为;以《诗》为无风雅正变之分;以《关雎》、《鹊巢》、《采苹》为皆求贤人之诗;则皆不根之言矣。

  同治辛未(一八七二一)七月二十日